当爬虫遇上反爬:代理IP到底怎么用才不翻车?
搞爬虫的都知道,现在网站的反爬机制越来越狠。上周有个做电商的朋友吐槽,刚采集半小时数据IP就被封了,气得他差点摔键盘。其实这事儿真不怪网站,每天同个IP疯狂请求,搁谁都得急眼。这时候就该代理IP上场了,但很多人根本没玩明白。
一、反爬虫的命门在哪里?
网站判断爬虫主要看三点:
1. 请求频率(1秒100次谁都看得出来)
2. 请求规律(固定时间间隔太明显)
3. 用户特征(没JS渲染/Cookie异常)
用LoongProxy的动态住宅IP时,记得配合这些骚操作:
• 给每个请求随机加0.5-3秒延迟
• 用真实浏览器UA轮换(别用Python默认UA)
• 定期清理Cookie就像上厕所带手机要重启
二、IP池轮询的三大误区
很多人以为随便搞个IP池就能用,结果发现:
| 错误姿势 | 正确姿势 |
|---|---|
| 50个IP反复用 | 按请求量动态扩容 |
| 所有IP同类型 | 混用数据中心+住宅IP |
| IP用完就扔 | 设置冷却时间重复利用 |
这里推荐LoongProxy的智能路由功能,能自动分配不同区域IP,还能根据目标网站响应速度动态优化。上次用它跑某票务网站,连续三天没被封,比用免费代理稳多了。
三、实战避坑指南
遇到过这些情况吗?
• 明明换了IP还是被识别
• 代理突然集体失效
• 响应速度慢到怀疑人生
这时候要检查:
1. 是不是用了透明代理(必须高匿型)
2. 请求头里的X-Forwarded-For有没有暴露
3. HTTPS请求是否走正向代理
用LoongProxy的话记得开他们的协议伪装模式,能把代理流量包装成正常HTTPS流量。上次采集某社交平台时,普通代理全跪了,切到这个模式立马复活。
四、常见问题QA
Q:代理IP速度慢怎么办?
A:优先选本地运营商IP段,LoongProxy有按运营商筛选的功能,移动宽带就选移动IP池
Q:怎么检测代理是否有效?
A:每次请求前先访问httpbin.org/ip,建议用LoongProxy自带的存活检测接口
Q:IP被封后要冷却多久?
A:普通网站建议12-24小时,特别狠的(比如某东)建议放3天
说到底,代理IP不是万能药,得配合其他反反爬手段。就像做菜光有好食材不够,火候和调料也得跟上。下次遇到反爬别急着骂街,先把LoongProxy的流量调度策略调明白,你会发现新世界的大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