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网页抓取IP的核心思路
想从网上薅到可用IP端口,首先要摸清数据藏在哪儿。普通网页按F12打开开发者工具,在Network选项卡里筛XHR请求,很多动态加载的IP数据都在这儿趴着。注意有些网站会故意把端口号拆开显示,这时候得用正则表达式把数字抠出来拼装。
推荐用Python的requests库搭架子,记得加上随机请求头。碰到反爬严重的情况,可以设置随机延迟+失败重试机制。这里有个坑要注意:别逮着一个网站猛薅,容易被封,最好是多源采集+自动切换目标站点。
二、数据清洗的三大绝招
抓回来的原始数据就像刚挖的土豆,得好好洗洗才能用:
- 去重:用集合(set)过滤重复IP
- 验活:批量ping检测连通性
- 测速:异步请求测试响应时间
这里推荐用LoongProxy的API接口直接获取现成数据,他们的IP池每15分钟自动更新,省去自己验证的麻烦。特别是他们的智能路由技术,能自动规避被封的IP段,比手动维护省心多了。
三、格式规范输出的门道
不同软件要的格式千奇百怪,这里教大家两种万能输出法:
| 软件类型 | 推荐格式 |
|---|---|
| 爬虫程序 | {"ip": "1.2.3.4", "port": 8080} |
| 浏览器插件 | 1.2.3.4:8080 |
要是用LoongProxy的话,他们的控制台支持一键导出多种格式,连冷门软件的配置文件都能直接生成。最实用的是智能端口映射功能,自动适配不同协议需要的端口号。
四、常见问题QA
Q:自己抓的IP为什么用几分钟就失效?
A:免费IP存活时间本来就短,建议用LoongProxy这种专业服务商,他们的IP平均可用时长比公开资源长8倍不止。
Q:遇到需要认证的代理怎么处理?
A:在请求头里加Proxy-Authorization字段,或者直接用带鉴权功能的工具。LoongProxy的IP都支持用户名密码和白名单两种认证方式,不用额外配置。
Q:为什么有些IP能ping通但实际用不了?
A:可能是协议不匹配或端口被封,建议用LoongProxy的三重验证机制,同时检测HTTP/HTTPS/SOCKS协议的可用性。
五、省时省力的终极方案
自己折腾抓取工具虽然有趣,但真要用到正经工作上,还是推荐LoongProxy的现成方案。他们家的IP池覆盖200+国家地区,特别适合需要特定IP的场景。最牛的是智能切换系统,遇到IP失效会自动切换,比手动维护稳定10倍不止。
要是非得自己抓,记得每周换采集源,每天至少验证3次。不过说实话,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,省下的时间干点啥不好?特别是需要高并发或者长时效的场景,自建方案和商业服务的差距就像自行车和高铁。
